毒蟲出沒︱幼童疑被隱翅蟲咬手臂灼傷發炎 醫生:毒液具腐蝕性【附3招正確處理及預防】
發布時間: 2024/04/03 17:23
最後更新: 2024/06/01 16:41
夏天又是昆蟲肆虐的時節,如遇隱翅蟲千萬別拍打!近日網上瘋傳一張小朋友懷疑遭隱翅蟲的汁液灼傷,致前臂紅腫、傷口潰瘍的照片。家長要留意,隱翅蟲的毒液具腐蝕性,可致皮膚潰爛。有皮膚科醫生提醒,可以用3招正確處理和預防隱翅蟲。
最新影片推介:
有港媽在網上群組分享一張照片,有一名小朋友前臂紅腫,兼有幾個相連呈紫褐色的水泡。並以文字描述指,幼童被不明昆蟲咬傷,傷口潰瘍兼發高燒,情況危急,需留院治理。呼籲各位家長勿輕視並小心處理。有網民估計小朋友疑似被隱翅蟲毒液沾染到手臂。
事實上,隱翅蟲一般於內地及台灣較為活躍,但香港郊區亦偶有出現。近年內地亦有一名3歲女童不慎被隱翅蟲的汁液灼傷臉部,臉上出現約5厘米的條狀紅印,翌日眼睛及臉頰更出紅腫情況。
留意3點辨認隱翅蟲
1. 外型 | 隱翅蟲多數細長、體小,兩側平行,大約只有0.5至1厘米大。頭、翅和腹尾呈黑色,前胸、腹部及足為橘黃色,像大螞蟻。 |
2. 叮咬的痕跡 | 由於隱翅蟲不會主動叮咬人,如果懷疑被隱翅蟲的汁液灼傷,可以先觀察癢痛處是否有被叮咬的痕跡。 |
3. 出沒地點 | 夏天是隱翅蟲季節,隱翅蟲更常出現在水田、雨後。大家到戶外活動盡量穿著長袖長褲,以免接觸隱翅蟲。 |
專家籲勿拍打隱翅蟲
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曾受訪稱,隱翅蟲活躍於夏天,多生活在濕泥、花槽、矮樹叢中,體長約半吋,在香港並不常見。他解釋「隱翅蟲」之所以得名,是因為其翅膀細小又隱藏不見。在香港出現的隱翅蟲品種有4至5種,最常見是褐紅與黑色相間的「褐足隱翅蟲」。
他強調,如遇上隱翅蟲千萬不能觸摸或拍打牠,因牠會釋出毒液,腐蝕性毒液嚴重可致皮膚潰爛。
隱翅蟲毒液具腐蝕性
皮膚科專科醫生侯鈞翔就表示,隱翅蟲的毒液具腐蝕性物質,毒液腐蝕性傷害,相當於二級化學反應的灼傷,毒液有機會造成水腫性紅斑、丘疹、水皰或膿皰,嚴重的可出現大面積糜爛面或皮膚壞死。
他強調毒液可引致急性過敏發炎,此情況又稱為隱翅蟲皮膚炎,即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出現過敏反應,故此如未有適當的處理,或不斷抓癢會引起發炎流膿之外,會使傷口進一步發炎、起水泡,甚至皮膚潰爛。
被咬後正確處理+預防方法
有皮膚科醫生侯鈞翔提醒,可以用3招正確處理和預防隱翅蟲:
- 若不慎被隱翅蟲汁液碰觸到,應立即沖水,或用梘水開水清洗,把隱翅蟲汁液徹底沖走;
- 如感刺痛可在患處進行敷冰降溫減痛;
- 如皮膚發炎起水泡,便應盡快求醫。
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和皮膚科專科醫生葉榮根分享3個預防隱翅蟲方法:
- 建議可用物件如扇、筆等,將它掃走,或用殺蟲水將牠殺死;
- 夏季晚時要關緊門窗,尤其近草叢地方;
- 避免在四周黑暗環境中開燈。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責任編輯:王明芳